• 亚星管理平台



  • 国家发改委 :2022全国用电量仍将较快增长 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错峰用电

    发布日期:2022-01-24 浏览量 :3196次
    字体大小:【
    分享:

   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月18日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 。会上,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1年发用电情况、能源保供稳价效果以及2022年电力供需形势等内容。


    发用电情况


    从发电看 ,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81122亿千瓦时 ,同比增长8.1%,比2019年同比增长11.0% ,两年平均增长5.4% 。12月份 ,全国发电量7234亿千瓦时 ,同比下降2.1%;其中,火电、水电同比分别下降4.9%、6.8% ,核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.7%、30.1%、18.8%。


    从用电看,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.3%。其中,一产、二产 、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.4%、9.1%、17.8%和7.3% 。分地区看,全国19个省(区、市)用电增速超过10%,其中西藏、青海、湖北、江西 、四川、福建、浙江 、广东8个省(区)增速超过13% 。


    能源保供稳价的效果及下一步的重点工作


    2021年四季度以来,能源供需持续偏紧,国家发改委采取了多项措施稳定我国能源供应,针对能源保供稳价措施的效果和下一步要的重点工作,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先生指出,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,2021年9月底 ,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煤炭电力供应偏紧情况。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 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 ,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 ,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 ,全力加强统筹协调,推动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 ,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,电厂存煤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,电力供应持续平稳,天然气资源供应较为充足。


    一是坚持分阶段保供 ,紧扣保供稳价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。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 ,坚持确保能源供应 ,督促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带头保供稳价。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,持续提升电厂存煤水平,推动发电机组应发尽发,对保供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国有企业考核实行“一票否决” ,保障电力稳定供应,分阶段实现了国庆中秋假期、入冬前 、供暖季高峰时段能源供应平稳有序。


    二是坚持统筹考虑,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。调整影响能源生产和保供稳价的不合理措施,促进煤炭生产企业安全增产增供 。加强煤炭生产成本调查和期货、现货市场监管,多措并举引导煤价回归合理区间 。针对发电供热企业成本变化,及时出台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措施,通过缓税 、金融支持等,综合施策缓解发电供热企业阶段性困难 。


   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 ,全力消除用能缺口隐患 。推动发电供热企业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,去年末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.68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。坚持全国一盘棋,开展周平衡日调度 ,统筹煤电气电和风光水核电,利用全网资源和统一调度优势调剂电力余缺。按照高峰日供气量15亿立方米准备资源,天然气供应得到有效保障。


   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。突出东北等重点地区,统筹考虑纯供暖企业和农村取暖用煤 ,全力做好北方采暖地区用煤保障。全面排查“煤改电”“煤改气”用户用电用气问题 ,着力做好供暖个案监测和处置。


    五是坚持守牢安全底线,确保能源安全生产、安全运营 、安全使用。督促各有关方面统筹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和电网管网安全运营 ,全力保障用电用气安全。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,提前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及对能源生产运输影响的应对工作。


    当前全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 ,但供需形势及国际市场环境仍然较为复杂。针对能源保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采取以下措施保障能源供应。


    一是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。指导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保持正常生产销售及发运 ,及时做好煤炭产运销衔接 。加强煤电 、燃气机组运行管理,提高顶峰能力 ,多渠道提升新能源发电出力。推动国内油气田满负荷生产,保持原油 、管道气、LNG进口安全稳定。紧盯春节假期、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要时段 ,加强运行调度,确保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。


    二是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。强化需求侧管理,坚决守住民生用能底线。进一步细化实化用能保障方案,持续优化天然气、电力、煤炭“压非保民”预案。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宜电则电 、宜气则气、宜煤则煤,严格落实“以气定改”“先立后破”,确保群众供暖安全 。


    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。统筹发电供热和原料用煤保障 ,督促企业签订并履行好煤炭中长期合同。优化电网运行方式,用足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,做到余缺互济、峰谷互补 。发挥天然气“全国一张网”的优势,重点加强对北方地区特别是资源偏紧地区的调度保障。多措并举 ,科学保供 ,切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。


    2022年电力供需形势


    2021年以来 ,全国用电快速增长,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,国家发改委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电力供应 ,那么目前情况如何 ?2022年电力供需形势如何,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保电措施?


    李云卿指出,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,2021年我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。据统计 ,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.31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0.3%,两年平均增长7.1% ,比“十三五”时期年均增速高1.4个百分点;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1.92亿千瓦,比上年增长10.8%。受此影响 ,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,一些地方出现了短时限电情况 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全力增加电力供应保障能力,加强运行协调调度,统筹各地区电力余缺互济 ,综合施策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,严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户用电需求。经各方共同努力 ,全国供用电秩序很快恢复正常,目前运行总体平稳,用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。


    综合研判 ,预计2022年全国用电量及最高用电负荷仍将较快增长,与此同时,统筹经济社会发展、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、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目标,对电力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
    下一步,国家发改委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电力保供工作:


   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电源保供作用。坚持规划引领、“全国一盘棋”,在落实调峰资源和消纳市场的基础上,加快推进以沙漠、戈壁 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,全力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优化能源结构。结合各地新上调峰机组进展和电力保供需要,科学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、供热改造、灵活性改造制造“三改联动”,将在役机组供电煤耗均降至300克标准煤/千瓦时以下 ,更好发挥煤电机组的支撑性、调节性作用。


    二是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。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,并尽早开工、尽早投产,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。充分利用全网统一调度优势,做到余缺互济、峰谷互补。落实跨省区优先发电制度 ,科学制定跨省区电力平衡方案,切实增强全国整体保供能力。建立健全跨省区优化调度的市场化机制 ,促进供需总体平衡。


    三是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保民生作用。指导各地加强可中断负荷资源建设,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错峰避峰用电 ,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,坚决守住确保民生用电底线。倡导简约适度 、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加大节能节电宣传力度,引导全社会科学用电、节约用电 、错峰用电 。


    上一篇 :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... 下一篇 :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...
    往期 新闻

    关注或联系我们

    咨询热线:0471-3290577

    联系我们

    内蒙古亚星管理平台电能服务有限|亚星管理平台电能|能耗在线监测|环保治理设施智能监测|电力需求侧管理



  • XML地图